针对分院办公用房紧张,一线教师办公环境拥挤,分院的教授们和一些有重大科研项目的老师们没有相对舒适和独立的办公空间,商学院于2016年6月份起,考虑对分院现有的办公用房逐步进行优化调整,以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并对文科五号楼一楼大厅的门厅进行了美化改造。首批调整工作在2016年暑期已经完成。新学期开学,商学院的教授们搬入了崭新的独立而舒适的办公室。首批调整工作得到了学院后勤管理与基本建设部的支持。

现在走进文科五号楼一楼的大厅,让人感觉开朗明亮。崭新的“学生服务中心”服务台前,商学院服务管理系参加实践的学生用真诚的笑容欢迎师生和来宾。背后新建成的LOGO墙上,是闪亮醒目的商学院院训“务本维新,经世济民”,彰显着分院精建基础,不断迈向卓越,以努力把商学院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商学院的决心。大厅里,设置了舒适典雅的休息与洽谈区,为师生和来宾提供了小憩与谈话的场所。


为了给教学科研岗教师提供更宽敞舒适的办公和科研环境,商学院有系统地从整体上重新协调了分院的办公用房。在暑假前,将原来分布在文五的二楼和三楼的行政办公办公区域,进行了整合,使得分院行政管理服务部门的办公空间更为紧凑。调整后,商学院的党政办、教学办、学工办等职能部门均集中在三楼办公。这样的设置,也是考虑为师生办实事,为师生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了“同层一站式服务”,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和好评。此外还对三楼的行政服务区域的墙面也进行了美化,把原有的关闭的橱窗设置为多处开放式的软木板,方便信息流转传达与发布,是商学院宣传的“新阵地”,也成为了弘扬商学院文化的“窗户”。

文科五号楼二楼是这次调整优化的重点。商学院经过思考,紧凑化原有的三楼行政办公区域,将原有在二楼办公的学工办所有办公室全部搬迁入三楼办公。然后对二楼朝南的六间办公用房进行了整体施工调整。基本办法是把这些房间每两间之间的墙体打通改造为小通道与讨论区。再对原有房间“一隔为二”。这样,原有的六间房成为了舒适实用的十二间办公室。暑期改造完成的这批办公室,有六间设置成了“商学院教授工作室”,首批已有六位教授全部已搬入办公,每位教授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分院还及时考虑给教授们配备了必要的家具等设施,进行了室内布置。这充分体现了商学院对教授的尊重与关怀。


2016年10月,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斯荣喜专门来考察了商学院的办公用房改造。期间,他赞赏了商学院为教授和科研骨干创造良好办公环境的这一举措。同时也提出,办公用房调整要重视室内美化和装饰,考虑整体协调,突显商学院文化底蕴,各楼层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办公用房调整工程不仅仅是一项基础建设工程,更是弘扬师资文化,展示商学院文化内涵的一次良好时机。

二楼剩余的六间办公用房,分院继续将以申请制的形式,为科研骨干提供独立的、安静的、优雅的办公和科研空间。计划申请使用期限为一学期为一个单位。开放申请时,对有重大科研工作的教师优先,或者一个教师科研或教改建设团队共同申请一间,组内成员可共用,作为团队工作室。这一举措旨在促进商学院教师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迈步更为坚实,在分院内形成积极开展科研和教改团队合作的向心力,从而营造专业教师之间“专注做事、你追我赶、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
此外,商学院对文科五号楼四楼教师办公用房的调整和环境改善也正在进行中。将把原有的北面区域的办公用房,部分调整为分院现有七个研究中心(所)的专用办公用房,研究所的骨干教师们将搬迁进入办公和从事科研工作。分院还将这些研究中心进行美化装饰,明确研究中心职能与研究方向,展现各中心科研实力和文化风采,以期让教师科研人员能对中心有归属感。部分教师搬入各研究中心和二楼新办公区域后,原有的四楼南面区域的各系“集体大办公区”,将一改以往全系教师挤在一块儿,办公空间较为拥挤的状况,从而每位教师都有了更为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后期分院还将支持各系、各中心自己开动脑筋,来进一步有创新地设计和美化布置自己的“新家”,让文科五号楼内的每一个办公室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办公有效率,休息很舒心的温暖的“家”。
(文:杨叶洁,图:祝晨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