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学建设成果 优化服务管理意识 |
发布时间:
2017-06-06
09:59
浏览次数:
|
商学院自建院以来,以“务本维新,经世济民”为院训,以“精建基础,迈向卓越”为指导思想,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重视教学基础建设,强化创新实践教学。在教学建设和管理方面,一直秉承学院的办学宗旨,把重点突出专业建设;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国际化合作办学;引进师资多样化;产学对接密切化,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创新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及丰硕的成果。 专业建设层次分明、突出重点项目 目前,商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资产评估、国际商务等7个专业,以及创业与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中小企业与产业集群研究中心、金融研究中心、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资产运营研究中心、跨国经营研究中心、投资评估研究所等7个研究中心(所)。已建和在建两个杭州市重点实验室——商务信息分析实验室(已验收)、区域经济发展与演化仿真实验室(在建)。拥有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工商管理,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一个省级特色专业——财务管理,1个杭州市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1个杭州市重点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其中,财务管理专业入选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工商管理专业入选第二批市级重点专业建设。另外还有1个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重点学科——金融学,3个院级品牌专业——工商管理专业、金融学、财务管理,6个院级特色专业方向等。 师资力量基础雄厚,借力社会导师 商学院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截至2017年4月,共有专职教师74人,教授8人,副教授28人,特聘教授8人,并有2人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双聘专家”。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入选“浙江省151工程人才”的6人次,入选“杭州市131工程人才”的17人次。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1人。 此外,商学院还引进了校外导师,拟聘请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行业、研究院所的技术、管理专家;高校相关专业的主要领导或资深教师;其他领域经验丰富的实践工作者或创业典范等人员担任我院校外导师。目前我院已经聘任校外导师38人,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工作人员1人,民间机构组织者1人,企业家35人,对接多个专业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提升了实践教育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我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教学管理规范高效、注重过程管理 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中,注重规范化、智能化、过程化管理。每项工作均有相应制度和规范流程,办事指南导图等,目前共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15项,工作流程19项,办事指南20多个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南服务。同时,相继开发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考试排考、毕业审核等系统软件,实现了高效的智能化教学管理。尤其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导师直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网络指导与沟通,通过系统完成论文相关信息的汇总统计、资料的提交和论文在线答辩,对论文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过程监控,整个过程实现无纸化操作。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具备检索迅速、查找方便、过程管理网络化、资料内容规范化、可靠性高、存储方便、数据处理便捷等优势,极大提高了毕业论文管理效率。 为了做好学风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行“课上监督”、“课下预警”相结合的学习过程监控。通过课堂点名系统,取消考试资格预警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从制度和管理方法上保证课堂纪律。 对外交流项目多,办学国际化 国际化办学是商学院教学的办学特色之一,课程设置国际化,双语教学普遍化,海外交流学习频次高涨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走出去”深造的意愿。近年来,商学院的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的兴趣浓厚,人数不断增加。2016-2017学年,商学院赴国(境)外交流学生有95人,2016年暑期赴国(境)外交流学生达117人,2017寒假赴国(境)外交流学生达26人。 分院与国外多所学校都有合作,如南澳大利亚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美国休斯顿维多利亚大学,澳门旅游学院,新西兰怀卡托大学,PATA亚太旅游协会,日本长崎大学,台湾暨南大学等,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优质平台和各种机会。 分院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一直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两校的金融学(中新合作办学)项目(UW项目)稳步发展,出国学习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分院赴怀卡托大学学习的学生人数达70人次,占该年级项目学生总人数的60%,比2016年增长了11.4%。2016年,UW项目一共录取优质生源118人,当年该项目共有在校生389人。2016届UW项目共有毕业生96人,其中获得城市学院和怀卡托大学双方学位的人数为44人,毕业生出国深造人数为4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2%。 在过去的几年中,该项目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培养成效显著。201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设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这标志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育国际化进程又迈上新的台阶,实现了杭州市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的突破。 产学对接紧密,开拓校企合作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积极开拓教学实践基地,突出产学对接,深化校企交流与合作。目前我们已建成实习基地62个,包括娃哈哈集团、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希尔顿酒店集团、万向集团纳德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临海市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绍兴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歌斐颂巧克力小镇集团等。 工商管理专业长学期实践教学活动直接与实习基地对接;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采取集中招聘制度,将实习招聘会引入校园,实现学生和公司双向选择。财务管理专业把职业化融入教学计划的理念,从2013年开始组建财务管理CMA实验班,首届实验班学生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4位学生在P1的考试中取得了高分,有5位学生获得了由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颁发的CMA奖学金。 此外,我们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训练方面十分重视,已有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这是教育部在国家层面实施的、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获得了充分的专业科研训练和创业实践锻炼,收获了专业自信,在项目运作、实验技能、论文撰写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能够实现质的提升。 我们的旅游管理专业还入选了“万民旅游英才计划”中的“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项目”。入选该项目的全国高校有40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一起荣登榜首,也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入选“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项目”的本科高校。 硕果累累,注重成果积累 近年来,我们的教学线在教材建设、教学活动、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迄今为止,商学院《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获得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本科),重点教材3项,重点规划教材13项,完成5本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优秀教材推荐,汇总了24本商学院优秀教材,形成了立体化教材体系。 同时,商学院的广大教师自觉站在教学科学创新的前沿,突出特色和优势,获得了许多具有创新性成果。我院教师获省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三等奖1人,杭州市属高校教师教学优秀奖1人,杭州市优秀教师3人,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师9人,杭州市教育局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魏绍相奖教金1人,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人次,院级教学优秀奖7人,院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有3人次,二等奖有10人次,三等奖15人次,近三年获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有59人次,获学院教学质量二等奖有97人次。三项成果获得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中法商务”复合型贸易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一等奖,《基于问题导向的工商管理实习体系构建》荣获二等奖,《跨越商科与IT思维模式围栏引导交叉复合应用人才成长——以数据挖掘教学为例》荣获二等奖。 学科竞赛方面共获得省级重点类竞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13项;全国范围普通类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8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院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48项。并且,学生参与面广,获奖人数多,省级重点类竞赛,62人获奖;全国范围普通类的竞赛,35人省赛获奖,62人国赛获奖;院级竞赛一等奖16人,二等奖31人,三等奖48人。 在教学建设方面,我们将搭建更多的平台进行教学研究与建设,一如既往的坚持改革与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精进人才培养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应用型教学和国际化办学特色。展望未来,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我们将务实创新,与时俱进,全方位推进教学建设工作!
|